近日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2019年第10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,由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(簡稱“電研院”)持股孵化企業廣東迪特賽恩軟件技術有限公司(簡稱“迪賽軟件”)參與起草的國家標準《信息技術生物特征識別數據交換格式第14部分:DNA數據》(編號:GB/T 26237.14-2019)獲批發布,實施日期為2020年3月1日。
我們都知道,每個人具有一套獨一無二的DNA,通過DNA鑒定技術就能確定其各自身份。該標準的發布意義重大,可使來自不同系統的DNA數據具備互換性和兼容性,可增強DNA數據使用效率,縮短DNA數據處理時間,提高個體識別自動化程度。有利于規范整個個體識別行業市場,確保各檢測單位檢測質量,從而提升準確性和安全性,促進我國個體身份鑒定產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。
作為醫療健康的探索者和先行者,迪賽軟件在智慧醫療建設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,自主研發了健康云及大數據平臺、醫療健康服務智能聚合公眾平臺等核心產品。
據介紹,此國標是電研院聯合迪賽軟件共同實施的“健康大數據”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果之一。該項目以云技術為基礎,建立基于云計算的居民終身健康檔案服務系統,對居民歷史醫療數據進行采集、標準化、加密、存儲等,能夠為居民提供免費健康檔案查詢等服務,同時可為醫療機構提供健康檔案管理、共享,為第三方機構或個人提供服務平臺以及增值服務等。
相關鏈接:
什么是DNA個體識別呢?DNA個體識別又稱DNA同一認定,就是對某個體的同一認定。鑒定的流程是根據個體遺留下來的物證,如個體的血液、血跡、毛發等,通過實驗室的檢測和比對分析,得出是同一個人的概率為多少。
而DNA個體識別鑒定,是運用醫學、遺傳學和生物學的理論和技術,來確定未知生物檢材的來源和種類,從對檢材的分析中獲取個體識別的數據信息,確定它們來自哪個個體,以達到最終目的“同一認定”。
DNA個體識別主要運用在事故遇害者、失蹤人口、犯罪嫌疑人身份的認定,以及運用于醫療事業中,同時有益于政府在行政、社會人口等方面的管理,提高科學水準,在司法和治安方面發揮一定作用。